应用化学专业校企合作情况

 

 

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积极构建与多家区域龙头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1、协同育人战略合作协议:我专业已与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石化)、河北凯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凯威)、张家口翼华环境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翼华)、张家口市鸿泽排水有限公司、秦皇岛瑞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岛索坤玻璃容器有限公司、昌黎县智灵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七家企业签订深度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相关的权责利益关系。

2、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理学院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联合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保校企合作的高效有序。

3、双导师制:依托“3+1”培养模式,稳步推行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实施“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

二、人才培养

1、定制化培养方案:中石化、凯威、翼华作为化工、制药、检测的行业代表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共同制定了2021版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相关需求的特色课程,将化学工艺学、高分子化学定为核心专业必修课,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2、企业课堂:企业导师讲授的培训课通过录播实现专业内学生共享。定期邀请企业此相关人员进校举办讲座、工作坊,分享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行业认知和职业认同。

3、实践积分:在合作企业完成的假期实践等活动,我专业予以学分认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三、课程建设

1、共建课程:与企业联合开发实践导向的特色课程,如“中石化《专业实习》、《化工原理》”、“翼华《专业实习》、《化工产品质量检验》”等,将企业案例融入教学内容,提升课程时效性和实用性。

2、教材编写:企业聘用教师同校内教师合作编写了《专业实习》、《化工原理》、《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化工过程控制与仪表》等课程讲义和PPT,将企业实际问题、成功案例等引入教材,丰富教学资源。

3、教学方法改革:引入企业项目式、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习实训

1、实习基地建设:上述七家企业均已成为我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筛选了北京海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实习基地,总数达到19家,涵盖化工、医药、检验等多个行业,能100%接纳实习学生。

2、专业实习:与企业合作开展大四全年专业实习,利用企业的相关资源,完成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目前“3+1”培养模式实习生总数已达到209人

3、管理与评价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包括专业实习双选制度、 “双导师”制度、定期交流和互访制度、专业实习考核评价制度等(见附件)。

五、共建平台

1、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上述七家企业通过签订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申报等工作。

2、先进检测设备共享平台:制定了先进检测设备共享制度(见附件),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仪器设备资源优势,服务校企双方相关科技创新实验需求。

六、标志性成果

1、专业实习成果:2020-2023年共209名实习生完成“3+1”培养模式实习,人均总课时54周,并积累大量成功经验和做法;2021年翼华入选河北北方学院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2022年翼华评选为河北北方学院优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史春舒评选为河北北方学院优秀教学基地管理干部,钮利琴、石磊、王天星评选为河北北方学院优秀带教教师。

2、健全的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制定了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实习双选管理制度、“双导师”制度、定期交流和互访制度、先进检测设备共享制度、实习考核评价制度、实习跟踪调查制度等,签订“应用化学专业实习协议书”,形成专业实习课程思政库和劳动教育课程库、近三年岗位实习计划、实习岗位、实习项目、毕业论文课题方向库、实习培训课程案例库等。

3、校企共建课程与教改课题:学校立项并支持的校企共建课程两个《专业实习》、《化工原理》;2022年申请河北北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项“应用化学专业实习模式探索研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

4、科研项目:由于应用化学专业3+1培养模式,毕业生论文全部来至企业生产实际,且有超过40%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实际研发课题如:碳纳米管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氨的催化氧化等(见附件列表),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部分课题取得了学生排名第一的论文成果。

5、毕业生就业质量:校企合作培养的“3+1”毕业生深受合作企业及行业认可,通过实习直接留企业就业学生稳步增加,共有26名同学通过实习就业,占实习学生总人数的12.4%。近三年初次就业率90%、专业对口率85%、平均薪资水平达到6500元/月等关键指标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综上,应用化学与上述七家企业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形成了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为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