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张家口市是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也是首都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发展清洁能源至关重要。近年来示范区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发电2003万千瓦,成为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全国第一大市,新能源产业也成为本地经济支柱产业,区域汇集了全国新能源众多龙头企业。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新能源系2017年成立,现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储能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4年开始招生,每年招生80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2024年开始招生,每年招生80人,两个专业采取能源动力类专业大类招生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
图一 系部教师教学活动
师资队伍:系部拥有高级职称以上人员6人,拥有博士学位人员8人,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达到100%.拥有河北省优秀教师1人,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北省 “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人,河北省 “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层次人选1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 1人,河北省电工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校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1人,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先进个人1人,校级课程思政名师1名。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老中青三代教师队伍稳定,教师队伍学历不断提高、学缘广,教学水平高。
图二 系部教师部分荣誉
专业建设:2017年系部被评为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2020年被评为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2020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被遴选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通过验收被认定为“河北省一流专业”。同年河北北方学院被纳入河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专业被遴选为首批“转型发展示范专业”。2022年底在学校对教育厅的转型发展中期汇报中,系部专业被列为重点专业之一进行了专门汇报,同时对学校唯一获批的省级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做了专门介绍。2022年系部被河北省教育厅评选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3年被评为学校“优势特色发展计划重点建设专业”,2024年被评为“校级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同年“新能源教学团队”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23年我校为顺应我国新工科建设和国际工程教育发展新趋势,依托现有优势学科,进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成果。系部目前已经形成“新能源+储能”深度融合的专业群,为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建设:系部目前拥有各类校级金课12门,1支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优秀团队。2023年团队教师在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河北省产教融合赛道二等奖。
图三 系部金课建设情况
科研建设:近五年系部教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河北省自然基金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科研项目到账金额超过300万元,系部教师与企业合作申报科研项目1700万元,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授权转化专利10余项。
图四 科研项目
实践平台:系部作为理学院和学校新能源方向代表,在市政府、能源局指导下通过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建设国家级“光伏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平台;“河北省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河北省新能源行业产融合共同体”等产教创新融合教学平台;“河北省光伏导电薄膜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氢能产业联合体”、“张家口市生物质制氢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教创新融合平台;“河北省氢能技术创新联合体”、“河北省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张家口新能源人才培养联盟”、“张家口能源产业发展协会”等创新创业融合平台,已经基本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多层次、多种类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培养人才的格局,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基地保障。
图五 实践平台
教学改革:系部教学团队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创新活动,申报省级教改项目4项,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系部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依托河北省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师资共培、成果共享、就业共担”的紧密立体型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了各有分工、相互协同、环环相扣、融合递进的螺旋上升式的“一二三六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产教融合机制全、协同育人参与广、合作动力可持续、实践创新能力强、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目标。
图六 “一二三六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成效: 2018 年以来,在大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中,荣获全国三等奖一项,省级特等奖两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多项。专业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SCI、EI 等高水平学术论文 10 多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 3 篇,目前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反响好。2024年理学院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专业为依托,申报并获批教育部“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图七 学生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