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召开博士教师座谈会共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3月5日下午,理学院在聚核楼517组织召开学院博士教师座谈会,围绕“项目申报、团队建设、学科发展、专业布局”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学院党委书记李俊杰、院长孙兴华、副院长金占双出席会议,全院博士教师及科研团队骨干40余人共聚一堂,集智聚力擘画发展蓝图。

孙兴华指出,当前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情况与学校资源投入存在提升空间,要求博士教师团队抓住申报窗口期,通过专家论证、团队互评等方式精修申报材料,重点提升立项依据的学术深度和方案设计的创新维度。在团队建设方面,提出构建“金字塔式”人才梯队,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中年教师为中坚,青年教师为储备,形成多领域的复合型团队,同时将研究生、本科生纳入科研链条,实现“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基础上培优强特,打造特色专业集群。

金占双对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教师从技术层面提出项目申报“三精”策略:精准定位“卡脖子”领域中的微观切口,精心设计“小切口、大纵深”的研究路径,精细打磨“逻辑闭环、技术可行”的实施方案。特别强调要发挥学院多学科交叉优势,建立校内校外双循环指导机制,邀请领域权威进行申报书“把脉会诊”,实现高水平项目新突破。

座谈会上,博士教师群体纷纷参与讨论,就基金申报中选题同质化、技术路线创新不足、研究基础薄弱等共性问题,以及交叉学科团队组建、实验平台资源共享、青年教师成长成才路径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李俊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院将持续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切实解决博士教师在教学与科研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教师们急难愁盼的问题。确保每位教师能够全身心地致力于科研与教学工作。他强调,在项目申报方面,应加强科研的引导作用,以提升创新能力;在团队建设方面,需优化协作机制,以激发人才的活力;在学科发展方面,应集中于特色优势,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在专业布局方面,要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服务于地方的发展。最后提出“四个强化”行动纲领:强化科研创新的引领作用,建立重大项目培育库和专家智库;强化团队协作的聚变效应,推行传帮带机制;强化学科特色的品牌塑造,重点建设2-3个特色研究方向;强化专业布局的适应性改革,构建"需求导向-动态调整-质量反馈"的专业建设闭环。

当前,理学院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博士教师群体作为学院发展的核心引擎,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项目攻关中勇攀高峰,在团队协作中凝心聚力,在学科建设中敢为人先,在专业改革中守正创新。共同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IMG_20250305_163322-选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