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金占双副教授团队与东北师范大学王春刚教授团队协同创新,在国际能源存储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联合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此次合作开发的基于高熵氧化物(HEO)纳米材料的新型电催化剂,成功缓解了锂硫电池多硫化物“穿梭效应”这一技术难题,标志着理学院在深化校际科研合作、推动学科交叉创新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河北北方学院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彰显了我校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科研实力。
本工作创新性地采用简易热蒸发法合成了纳米级(FeCoNiCrMn)₃O₄高熵氧化物(HEO)。该材料通过五种金属阳离子的协同作用,展现出对多硫化物的强化学吸附能力和高效催化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HEO改性隔膜的电池在1.0 C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仍保持951.5 mAh/g的高容量,5.0 C高倍率下容量达616.3 mAh/g。特别在高硫负载(5.0 mg/cm²)条件下,电池仍保持820.6 mAh/g的稳定容量,展现出优异的工程应用潜力。
今后,理学院将继续贯彻落实学校“13336”发展思路中的科研强校战略,持续秉承有组织科研、带团队的建设理念,进一步深化“开放融合”,促进科研团队向纵深拓展。为理学院后续开展协同攻关提供了成功范例。